应消防救援支队文件要求
北京“三水一电”需要用到的设备
1: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每个主机一台,作用检测消防主机的态)
2:压力表(湿式报警阀,主管道,未端,管道压力的状态)
3:消防给水及消火栓感知监控设备(高位水箱,泵房水箱,检测水箱水位的状态)
4:配电柜检测装置(检测配电柜状态,手动还是自动)力安可提供整套项目解决方案和设备安装调试。
任务要求:
1、2025年4月30日前全部完成本辖区内设有消防中控室的重点单位的火灾自动报警远程监控设施(在消防控制室安装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和消防给水及消火栓感知监控设备(水压、水位、水泵智能感知设备)建设。
2、2025年5月30日前全部完成本辖区内设有消防中控室的高层住宅小区的火灾自动报警远程监控设施(在消防控制室安装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和消防给水及消火栓感知监控设备(水压、水位、水泵智能感知设备)建设。
3、按照感知信息的需求开放采集数据接口和数据协议,最终实现全部数据接入北京市消防物联感知监控系统。
一、“三水一火”的内涵与消防物联网的融合
北京市消防救援部门提出的“三水一火”概念,是消防设施智能化升级的核心框架,旨在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关键消防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
-
“三水”:指消防水系统中的 水压、水位、水泵状态,三者共同保障消防供水的可靠性。
-
水压监测:防止管网压力不足导致喷淋失效;
-
水位监控:确保消防水池蓄水量达标;
-
水泵智能检测:实时反馈设备运行状态,预防故障停机。
-
“一火/一电”:即 火灾自动报警远程监控,如:重点监控电气线路的漏电、温度及电弧故障,从源头阻断电气火灾风险。
依托消防物联网(IoT)技术,“三水一火”数据可实时传输至云端平台,实现远程监控、智能分析和多级联动,形成“感知-预警-处置”闭环。
二、最新政策要求:从设备部署到责任落实
根据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物联感知监控系统的通知》(京消函〔2024〕23号)及2023年专项工作会议部署,“三水一火”建设已进入实施阶段,如朝阳区《关于加强消防物联感知监控系统建设的通知》具体要求包括:
1. 设施安装与联网标准
-
2025年4月30日前:全区重点单位、高层住宅小区(5月30日前)需完成以下建设:
-
消防控制室安装 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实时上传火灾报警信号;
-
水系统中部署 智能传感器(水压、水位监测设备)及 水泵状态检测终端;
-
数据互通:所有设备需接入统一物联网平台,支持与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支队联动。
2. 主体责任与监管机制
-
多元建设模式:单位可自主建设、委托第三方(如科技企业、城住运营商)实施,或由集团企业统一部署;
-
限期整改与通报:各大队需每周汇总进度,对未达标单位进行通报,并纳入消防安全考核;
-
专人负责制:明确分管干部,定期报送《现场查看表》(如朝阳区要求4月9日前提交至指定邮箱)。
3. 技术赋能与能力提升
-
智能分析:利用AI算法区分误报与真实风险,减少冗余警报;
-
应急培训:街道办事处需组织救援演练,重点提升消防员对物联网设备的操作熟练度;
-
防爆升级:灭火器等器材需符合最新防爆标准,适配高风险场景。
三、实践案例与实施意义
-
案例1:**场馆通过“三水一火”系统,提前预警电气过载隐患12次,实现赛事期间“零火灾”;
-
案例2:某智慧园区借助物联网平台,将消防响应时间从15分钟压缩至3分钟,效率提升80%。
政策意义:
-
风险前移:从“事后灭火”转向“事前防控”,降低火灾发生率;
-
资源优化:通过数据共享减少重复建设,节约财政投入;
-
责任透明:区块链技术存证监测数据,为事故追责提供依据。
四、挑战与未来展望
当前推进“三水一火”仍面临老旧设备兼容性差、数据孤岛等问题。下一步重点包括:
-
标准化改造:制定统一接口协议,打通不同厂商设备的数据壁垒;
-
数字孪生应用:构建建筑消防系统虚拟模型,模拟故障并优化应急预案;
-
公众参与:通过App推送预警信息,提升居民自救能力。
结语
北京“三水一火”政策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城市安全治理思维的革新。通过物联网织就“智慧消防网”,我们正将“防患于未然”的愿景转化为可量化的安全屏障。构建"三水一火"(消防水系统+火灾预警)、"三水一电"(消防水系统+电气安全监测)智能防控体系正处于市场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