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策动向 /

关于印发天门市消防事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天门市消防事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时间:2022/05/27 发布: 阅读:73
关于印发天门市消防事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天门市消防事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办事处、农场,天门经济开发区,市政府各部门:
  
  《天门市消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天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11日  


天门市消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消防事业“十三五”发展成效及形势分析
  
  (一)“十三五”时期消防工作主要成效。
  
  “十三五”时期,全市各地各单位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改进消防工作,全市消防法规制度不断健全,消防工作责任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消防安全基础不断加强,社会消防安全环境不断优化,多种形式消防力量不断壮大,消防队伍应急救援主力军作用更加突出,全市消防事业发展趋势向好,火灾形势总体平稳,消防救援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消防安全责任有效落实。政府、部门、单位、公民“四位一体”消防责任体系基本形成。消防工作纳入乡局级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内容,市、乡镇二级开展消防安全责任制考核并形成常态。各乡镇、行业部门和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安全管理示范建设,落实“6+1”措施,落实单位“四个能力”建设。
  
  2.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市持续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完善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四位一体”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定期召开全市消防工作会议、《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宣贯会、集中约谈会议和专项行动部署等会议,督促各乡镇、行业部门和单位开展消防安全隐患自查自改和教育培训,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举办村、居“两委”负责人消防安全培训会,全市商业综合体单位负责人消防培训会,全市易燃易爆危化品企业单位负责人消防培训会,全市高危(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培训会,全市宾馆、旅馆、饭店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培训会等,定期开展119消防宣传月活动;同时,成立“敲门服务队”,深入学校、社会单位开展培训、演练;定期深入各乡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深化消防宣传“亮屏行动”,与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天门广播电视台、天门日报社等签订消防安全宣传合同,开辟消防宣传专栏,将全市LED户外显示屏、楼宇电视、居民小区宣传栏纳入消防宣传阵地,实现了消防宣传全方位、全覆盖;推动天门杭州华泰小学建成汉江辖区第一家校园消防体验站,极大地强化了学生学习消防安全知识的便利性、实时性、互动性,激发了以校园师生带动全民关注消防安全、学习消防知识、参与消防工作的热情。
  
  3.消防安全治理水平持续提升。督促指导社会单位加大消防安全投入、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6+1”措施,大幅提高“四个能力”。督促消防重点单位定期开展消防安全评估、消防设施年度检测及维保工作,提高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按照“有人员、有装备、有战斗力”标准,有效整合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各类安防力量,督促建成微型消防站,实现与辖区消防队伍联勤、联训、联动。全力推进消防控制室达标创建工作,召开天门市消防控制室达标创建现场会,并组织了17家高危重点单位赴孝感、仙桃进行参观学习,对17家高危单位进行了专门指导,提出改进要求。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建共享、监管实时实效、救援联勤联动机制。
  
  4.灭火与应急救援能力逐步增强。“十三五”期间,消防大队新增2辆水罐消防车,乡镇实现了“一镇一队一车一库”的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标准。目前,全市共有多种形式消防队伍25支、队员144余人、消防车27辆。其中,政府专职队23支、队员130余人、消防车25辆;企业专职队2支、车辆2辆、队员14人。大队119调度室将政府专职队纳入调度系统,并为辖区乡镇政府专职队配发公网手台27部。定期举办初战控火培训班、比武竞赛和拉动演练,加强专职消防队执勤作战能力。
  
  5.公共消防基础进一步夯实。“十三五”期间,改造天门消防中队综合楼,新建市政消火栓140具,完成岳口第三消防站的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督促完成了全市16个乡镇的“十三五”规划修编工作。将火灾防控纳入综治平台,推进了“智慧消防”建设。新增卫星电话2部、手持无线电台30部,在一定程度上为灭火与应急救援提供了支撑。
  
  
  (二)“十四五”时期消防救援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市消防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还未从根本上改善,消防救援队伍转隶后消防工作机制体制尚不健全,在未来五年我市要素制约明显趋紧、城镇化发展需求与公共服务供给不匹配等发展环境下,消防事业发展将面临诸多挑战。
  
  1.火灾风险管控能力仍需增强。“十三五”时期,我市年均发生火灾125起。重点场所、重点行业的消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老旧小区、“三合一”场所、城乡结合部、乡村地区的火灾风险依然较大。适应消防执法改革的规章制度有待修订,针对火灾风险较高的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消防标准和灭火技术滞后。消防工作组织还未全部延伸到社区、乡村。为加强全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消防领域还需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消防营商环境,深化消防执法改革,创新消防安全治理模式,进一步提高火灾风险管控效能。
  
  2.消防安全责任仍需加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消防工作局面尚未彻底形成,部分乡镇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重经济、轻安全”现象仍然存在,基层消防管理组织不完善,个人业务素质不强,消防基础知识掌握不足,检查发现隐患和督促指导整改能力不强。部门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责任的认识有待提高,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不到位,对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项往往有部署、无考核、无结果。单位主体责任有待夯实,部分单位负责人、管理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自我管理缺位,“带病生产、带患经营”的现象较为常见。
  
  3.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升。我市消防救援力量从以灭火为主的救援模式向满足全灾种救援需求的转型还不够充分,特别是应对地质、洪涝救援等自然灾害、非传统风险以及新对象救援等方面的能力偏弱,面对“高低大化”救援难题破解乏力;一旦规模成灾,难以有效应对。“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转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对消防救援提出新要求,但消防救援能力在应对城市大范围区域性灾难、非传统灾害的响应、处置与保障等方面发展滞后,长时间、全域性救援的韧性不够强。
  
  4.消防救援基础建设有待加强。部分城乡消防规划落实不到位,特殊区域专项消防规划欠缺,亟需从源头上补短板。消防队(站)装备器材配置不足,消防水源数量不足、保养不善,消防通道“通而不达”的情况依然存在,严重影响灭火救援效能。消防应急物资储备库面积不足、物资储备种类不全、数量不够,大功率高性能车辆占比较小,快速调集、远程运输的能力不强,消防通信设备配备率不高,通信系统在地下空间等极端条件下效用不佳,现场指挥可视化保障水平不强。训练设施数字化、实景化程度不高,限制了应急救援能力质的提升,难以满足“全灾种、大应急”实战需求。
  
  5.消防科技支撑力度需要加大。我市消防科技发展相对迟滞,未有效对接科学发展战略,“全地域、全过程、全天候”的无线通信服务、各类场景下的语音、图像高速传输以及时间校准、位置服务等综合应用需求有待解决,消防救援大队数据、119接处警系统、指挥平台、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滞后,现场应急通信先进技术装备匮乏,火灾防控和调度指挥体系的智能化、可视化水平不高。
  
  (三)“十四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持续深化消防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新路子的重大机遇期。
  
  1.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消防事业发展孕育了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统领全局,省委省政府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首位,为我市消防工作提供了强力保障。
  
  2.“全灾种、大应急”的工作格局为消防事业发展赋予了新职责。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应急救援工作格局将日趋完善,“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一体化建设将稳步推进,消防安全工作需要树立“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救灾新理念,完善机制,加快转型,积极防范化解消防领域重大安全风险,全面应对水灾、旱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和火灾、交通、危化品等各类事故的挑战。
  
  3.全面深化改革为完善消防安全防控体系培育了新动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开透明的商事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将有力助推消防治理模式改革创新,优化完善消防监管体系,提升城市火灾风险管控效能。
  
  4.创新发展为优化社会消防治理手段、升级灭火与应急救援能力提供了新支撑。依托工业园区大整合,天门产业创新的“换道超越”将促进新一轮产业革命与经济的加速拓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将与消防工作更加紧密融合,平台融合、数据对接等瓶颈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消防治理将更加信息化、精准化、智能化。
  
  5.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构建消防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带来了新契机。“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力补齐民生短板,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人民对安全的需求将更加迫切,主动参与支持消防工作的意愿更加强烈,各类消防公益组织将蓬勃发展,为加快形成社会协同共治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推进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形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相适应的“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救援体系,全面增强火灾防控和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紧扣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职责使命,着力抓机遇、强改革、夯基础、谋打赢、促正规、保稳定,努力构建消防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争当全省消防治理体系和消防能力建设排头兵,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消防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大局。坚持党对消防工作和消防救援队伍的绝对领导,牢牢把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消防工作纳入全市战略发展大局中来谋划、推进,纳入党委、政府和部门业务工作中来部署、落实,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实现消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守安全底线,着力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坚持法治引领,协调发展。完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市机制,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提高消防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建立区域消防一体化,推进城乡消防协调发展,健全群防群治工作机制,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4.坚持科技支撑,资源共享。抢抓发展机遇,将科技作为提升公共消防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消防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广使用先进技术装备。突出数字化引领工作变革、业务流程再造、助推转型发展,提高消防事业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加强地区间、单位间的互联互通和交流合作,有效聚合人才、队伍、信息、技术等资源,加快消防事业转型升级。
  
  5.坚持服务民生,优化环境。持续深化消防执法改革,全面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积极回应优化营商环境、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构建和谐有序的消防人文环境,确保消防事业软实力与硬实力互相促进、同步提升。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进一步完善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相适应的公共消防安全防控体系,“全灾种、大应急”综合应急救援体系逐步形成,火灾防控和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不断增强。具体目标是:
  
  1.火灾形势持续平稳可控。重特大火灾事故得到明显遏制,火灾死亡人数、受伤人数有效减少,年均十万人口火灾死亡率低于全省平均值。
  
  2.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消防配套法规、规章制度逐步完善,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新型监管机制成熟完善,消防网格逐步健全。消防安全责任进一步压实,消防工作基层组织深入到社区,微型消防站实现规范化运行,执法方式更加规范,消防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专项整治更加精准,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全部按期完成整改。消防宣传教育常态化,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进一步提高。
  
  3.公共消防基础不断夯实。消防规划纳入多规合一,更加科学合理。完善消防站建设,补齐旧账,不欠新账,进一步优化消防布局。完善市政消防水源标准化建设、管理化规范。消防信息化新格局基本形成,应急通信能力稳步提升。
  
  4.消防救援队伍稳定壮大。消防队(站)、应急通信队、消防监督岗位人员等全面配齐;多种形式的消防救援力量按需配置完善;消防救援队伍的责任感、获得感、荣誉感等有效增强,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1.强化党委政府组织领导。制定地方政府、监管部门、行业部门消防工作责任清单。建立健全消防工作责任考评体系,纳入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等考核内容,每年统一实施,并强化结果运用。深化消防安全责任追究办法,落实通报警示约谈工作制度,对消防安全问题突出、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和地区,实施政府挂牌督办,明确督办单位和属地政府责任,不断强化政府领导职能落实。
  
  2.强化行业部门依法监管。充分发挥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等平台的作用,强化组织协调、考核指导和督促检查,规范消委会、安委会办公室日常运行,健全政府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牵头的消防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定期研究部署消防工作的常态机制。切实加强所属单位及本行业领域的消防安全管理,把消防安全纳入行业发展规划,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组织开展消防安全责任落实、火灾隐患排查治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消防科技技术推广、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等工作。
  
  3.强化基层消防基础建设。完善基层消防安全管理网络,健全基层消防工作组织机构,实施社区微型消防站提档升级,大力推行“站队合一、防消联勤”的工作模式。强化消防工作乡镇(办、场)属地管理,整合基层监管力量,探索开展乡镇(办、场)委托执法,延伸基层消防监管触角。落实公安派出所消防工作职责,加强消防监督检查和宣传,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制定落实防火安全公约,实行消防安全区域联防和村居多户联防制度。依托综合治理网格化平台,进一步完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标准;2025年,实现村(居)“两委”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覆盖率100%。
  
  4.强化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提升社会单位自我管理意识,保障消防安全投入,严格日常消防安全巡查检查,落实“消防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工作机制。落实差异化火灾防范措施,制定单位火灾风险识别办法,实施不同频次、不同内容的抽查,督促单位依据火灾风险差异落实针对性防范措施。强化重点对象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出台一批针对性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全面开展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推广“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做法,实现消防安全重点单位100%达标。 
  
  (二)增强消防安全治理能力。
  
  1.实施消防安全综合治理与专项整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重要指示,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形成本地化、具体化的治理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互联网+监管”为支撑、火灾事故责任调查处理为保障的新型消防监管机制,优化执法方式,提升监管效能。依托各级政府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推行消防工作进网格,实现火灾防控精细化、多元化、全覆盖。2021年,建立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标准,规范网格员培训、宣传、检查、转办、考评等工作程序;2022年,100%的乡镇(办、场)实现消防安全网格化规范化管理。深入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开展电动自行车和沿街商铺消防安全治理,优化停车资源管理使用,加强综合执法和联合管理,实现电动自行车和沿街商铺领域火灾火警数逐年下降。进一步完善重大火灾隐患、区域性火灾隐患分级挂牌督办、媒体曝光、跟踪治理等机制,每年挂牌整改一批火灾隐患。定期分析评估本地电子商务、物流寄递、新型商业等新业态消防安全风险,常态开展隐患排查整治。
  
  2.优化营商环境与社会消防服务能力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文件,各有关部门制定优化消防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聚焦影响群众和企业办事创业的“堵点”“痛点”和“难点”,全面破除不合理门槛和限制,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创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消防工作。

  3.加强社会消防宣传培训教育。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建强各级主流媒体宣传阵地,积极融入各类媒体平台,强化消防宣传和舆论引导。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乡镇(办、场)及有关行业部门消防宣传责任。加大优质消防题材宣传作品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消防文化宣传,广泛开展消防题材影视剧、短视频、公益广告创作,提高消防文艺作品质量。动员全社会参与“119消防宣传月”活动,大力培育、选树、宣传消防英雄模范和热心消防事业的社会人士,加强消防公益宣传。加快推进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程,到“十四五”末,建成4个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年参观人数不少于1.0万人次。各地建立健全消防宣传教育常态化工作机制,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纳入科普教育、普法、教育培训、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内容。推行乡镇(办、场)基层网格力量和消防志愿者参与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城乡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培训机构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探索通过网络培训等方式拓宽培训渠道。规范重点群体、特殊工种人员教育培训,加强对党政领导、行业部门、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微型消防站队员等重点人群培训。加大对学校、养老机构、残障人服务机构的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对农村留守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妇女儿童等自防自救能力较低群体的教育培训,提升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2024年底,实现人员密集场所充分利用图片标识、广播视频、宣传栏等设施和手段,广泛开展消防安全提示和消防知识普及。

  4.落实城乡消防安全风险评估。根据全市建设和发展实际,完善中心城区、乡镇(办、场)整体火灾风险评估和重大活动火灾风险评估制度,加强风险辨识,在主城区推行年度城市公共安全消防风险评估常态化,划分风险等级,研判消防安全态势,确保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完善火灾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及重大活动火灾风险评估预警通报机制,及时预警、及时防范。改变现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模式,依据火灾风险评估结果,将消防安全高风险单位作为高危单位,从严落实源头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
  
  (三)提升消防应急救援能力。
  
  1.升级灭火与应急救援调度指挥体系。推进灭火与应急救援调度指挥体系建设工程,建成市、乡镇两级“全灾种、大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和信息中枢。运用语音转译识别、智能调派、高精度定位等技术,拓展红外扫描报警、物联网智能报警等多元化汇聚相关灾情险情信息的渠道,区分灾种类别、响应等级,建立自我调整、反复迭代的调度系统,自动关联值班值守人员,自动规划最优路径及方式,实现一键式调派、精准化调度,大幅提升接警调度速度和效率。围绕“全灾种、大应急”任务实际,深度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网络等技术,在海量数据资源中搜索、分析、挖掘可用数据,提炼关键要素和作战要点,为一线指战员推送准确的作战信息、指令,为各级指战员和各领域专家提供远程会商等决策信息支持,提高协同联动效率。
  
  2.完善灭火与应急救援作战训练体系。扎实推进消防训练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建设高空救援、地下空间救援、水域救援、建筑物倒塌救援等模拟训练设施,构建中心城区、乡镇(办、场)模拟训练设施体系,实现训练设施的功能齐全、资源共享。2022年,完成城南消防救援站训练塔改造;到“十四五”末,市级训练设施满足城南消防救援站、竟陵消防救援站指挥员综合指挥能力训练、基础业务训练、体能训练和支队级集中培训、比武竞赛的需求。乡镇级训练设施满足基本的基础性训练和班组作战编成训练的需求。立足应急救援实战需要,完善水域、地震、高层建筑、石油化工、车辆事故等灭火救援训练机制,拓展训练内容,规范救援程序,广泛开展力量集结、战斗编成、通信联络、组织指挥、现场处置、安全防护等应急救援训练和培训,突出复杂环境下适应性训练,强化实战性演练和跨区域多力量联合演习,不断提高训练针对性和科学性。改革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模式,强化训战安全,实现实战实训、训保一体。加强日常“六熟悉”和训练演练,突出实景、实地、实操、实战,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和比武竞赛,加快训练由“单一灾种”向“全灾种”转变。建立与仙桃、潜江消防联动机制,定期开展灭火救援实战演练。
  
  3.提升典型场所灭火救援作战能力。针对仓储物流场所特点,积极开展实地调研,合理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加强实战演练,切实提升灭火救援作战能力。针对高层建筑密集区域,提高举高消防车配备数量,配齐配强高层供水车辆及配套器材与相应的器材输送设备,开发运用各种新型灭火、器材输送装备,形成高效完整的灭火作战链。
  
  4.全面提升特种灾害救援能力。实施特种灾害专业救援队建设工程,推进市级综合应急救援机动力量建设,加强水域救援、地震灾害救援、石油化工灾害处置、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处置、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火灾扑救以及地下建筑火灾扑救事故救援7类专业队建设。针对各类典型灾害事故特点,加强性能高效、功能先进、专业性强的消防车辆及典型灾害事故急需的装备器材配备,每年开展不少于5类灭火救援专业队培训和演练,规范训练考核,提高实战能力。
  
  5.全力建强消防救援装备体系。根据灭火救援装备报废相关规定要求,对服役满10年以上的消防车进行性能测试,性能不稳定或达到服役期的尽快退役。五年内购置更新灭火、举高、专勤等各类消防车15辆,重点配备城市主战消防车、重型水罐泡沫车、多功能抢险救援消防车和42米载液举高喷射消防车、远程供水系统等所需车辆,优先采购高性能消防救援装备和专用底盘,逐步提升车辆比功率和整体性能水平。根据相关标准,结合天门市灾害特点,重点加强特种灾害专业救援队装备配备,着力提升装备的精准性、专业性、机动性水平,为消防救援队伍执行“全天候、全时段”的综合应急救援任务提供装备保障。按照“标准配备与实战需求、常规配备与攻坚配备、基本配备与针对性配备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兼顾新消防站建设及人员力量扩充,配齐个人基本防护装备和特种防护装备。加强对消防员个人基本防护装备的更新换代,淘汰已达到报废条件或已损坏的防护装备。“十四五”期间,完成消防救援装备建设工程,购置更新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抢险救援器材约1万余件。在确保个人防护装备全面达标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防护等级、提高综合功能、减轻装备重量,实现人与装备的有机结合。
  
  (四)夯实城乡公共消防基础。
  
  1.实施城乡消防规划编修。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城乡统筹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平安乡镇建设等政策方针,完善城乡消防规划,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并同步实施。市发改、住建等部门按照规划要求,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目录并督促落实。提高消防规划实施及监督管理的效能,依法做好消防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和总结,将城乡消防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管理全面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督察内容,落实城乡消防规划、公共基础建设的问责机制来确保实施有效性。
  
  2.加强消防站达标建设。按照“因地制宜、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消防站点,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及移动式消防站点等多种形式,加密消防队(站)布点。加快完成城市建成区消防站补建任务,加强消防站和战勤保障消防站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消防站建设工程,新(改)建消防站5座;其中微型站1座,小型站4座。
  
  3.加强消防水源及供水设施建设。明确各种消防水源规划、建设、管理职责。依托我市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强市政消火栓和消防水源建设,确保市政消防供水系统与市政给水系统同步规划、设计、建设与使用。按照要求增配市政消火栓,提高市政消火栓覆盖率。加强对市政消火栓的维修保养,明确建设、维护管理的责任单位,加大对违规使用市政消火栓的处罚力度,切实保障消防供水能力。在消防供水不足的城市区域和消防水源匮乏的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依托机井或天然水源设置消防水池。将消防水源建设纳入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内容,具备给水管网条件的村庄同步建设消火栓,不具备给水管网条件的村庄设置消防水池,或者科学合理地利用天然水源按需按规建设消防取水点及可靠的取水设施,切实提高缺水地区应对火灾的能力。

  5.增强消防科技支撑作用。综合利用公网集群、PDT数字集群、LTE宽带专网、Mesh自组网、北斗定位、短波等多种无线通信技术,充分依托公共基础设施,解决各类场景下的语音、图像、视频、数据的高速传输以及时间校准、位置服务等综合应用需求,为全市消防救援队伍提供“全地域、全过程、全天候”的无线通信服务。大力发展融合通信、聚合通信和5G技术,升级改造现场应急通信系统中LTE、Mesh等专网音视频基站、智能接入网关等核心关键设备,兼容灾害现场各类采集传输设备,实现音视频资源统一汇聚、共享共用。依托专业运维团队,完善市级消防救援数据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保密检查,为资源共享、系统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五)强化消防救援队伍建设。
  
  1.健全消防救援队伍职业保障机制。立足消防救援高风险、高负荷、高压力的职业特点,建立相应保障机制和尊崇消防救援职业的荣誉体系,保障消防指战员依法履行职责,提升职业荣誉感和吸引力。完善与职责使命相适应的监督管理、应急救援、管理教育等政策机制,建立一套与法律法规相适应、成熟定型的执法执勤政策体系。出台政府专职消防员管理办法,将无编制消防站登记为公益类事业单位,将任职指挥管理岗位(站长、指导员、副站长)的政府专职消防员纳入事业编制,明确政府专职消防员的工资标准、劳动关系、考核办法等,并做好综合经费保障。出台与纪律队伍基本属性相配套、与国家有关政策相衔接的保障政策,落实消防指战员工资待遇、伤亡抚恤、家属随调、子女教育、住房保障、退休养老等政策,发放消防救援人员家属保障卡。推进消防职业健康中心建设工程,建立完善职业健康保护机制,提高职业病检测防护、诊断鉴定、综合治疗和康复保障能力。
  
  2.完善消防救援队伍教育培训体系。改革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机制,加强“高精尖缺”人才储备,加强创新型、专业型、技术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和优秀年轻人才选拔培养,建立专业骨干人才库和优秀年轻干部库。市委党校将市消防救援队伍大队领导班子成员纳入教育培训范围,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建立消防救援队伍学历提升合作机制。探索消防救援干部到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系统挂职锻炼。
  
  四、重点工程
  
  (一)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程。
  
  1.建设内容。在九真镇、岳口镇、张港镇、多祥镇共建设4个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
  
  2.预期目标。到“十四五”末,全市范围消防科普教育全覆盖。
  
  3.资金规划。总投资估算为200万元。
  
  4.进度安排。2022年,在岳口镇建成1个市级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在九真镇、多祥镇分别建成1个镇级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2025年,在张港镇建成1个镇级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
  
  (二)城市消防站建设工程。
  
  1.建设内容。新(改)建5座消防站,其中微型消防站1座、小型站4座。
  
  2.预期目标。到“十四五”末,全市消防站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消防站的响应覆盖率明显提升。
  
  3.资金规划。总投资估算为6150万元。
  
  4.进度安排。2022年,岳口镇、竟陵中街消防站主体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2023年,天门工业园消防站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2024年,长湾微型消防站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2025年,高铁片区消防站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三)“智慧消防”建设工程。
  
  1.建设内容。开展智慧消防工程建设,深度融合119接处警、智能指挥平台、智慧消火栓、智慧营区、智慧装备管理平台、沿街商铺智能管理、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消防政务服务平台、高层住宅智能消防预警、高风险场所消防管理、智慧党建等系统平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区块链、5G等技术手段,将灭火救援、队伍管理、车辆装备、监督执法等各要素,通过物联网信息传感与通讯等技术有机连接,实现智慧防控、智慧作战、智慧执法、智慧管理。同时,统一数据接口,实现消防信息实时、动态、互动、融合的信息采集、传递和处理,对接我市大数据中心,实现城市数据资源的汇聚、数据资产的管理、数据能力的构建。
  
  2.预期目标。到“十四五”末,信息化体系架构更加合理,形成服务为本、能力开放、数据驱动、一体融通的消防特色信息化新架构。
  
  3.资金规划。总投资估算为5000万元。
  
  4.进度安排。2021年,建成智能119接处警系统、沿街商铺智能管理系统、智慧装备管理平台;2022年,建成智慧营区管理系统;2023年,建成消防政务服务平台;2025年,建成智能消防救援系统、智慧消火栓系统、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高层住宅智能消防预警系统、高风险场所消防管理系统。
  
  (四)消防职业健康中心建设工程。
  
  1.建设内容。在西湖路城南消防救援站营区内建设消防职业健康中心。
  
  2.预期目标。充分发挥职业健康中心专业人才和先进设备等优势,以“防治”为重点,开展课题研究和攻关,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消防职业病危害,达到“未病先治”的效果。
  
  3.资金规划。总投资估算为3000万元。
  
  4.进度安排。2023年,天门市消防职业健康中心动工建设;2024年,天门市消防职业健康中心完工并投入使用。
  
  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加强对消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实施本规划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细化分解各项任务,适时研究制定推进措施。加强对消防工作的统筹领导,从政策上、保障上给予支持,指导各地开展好消防工作。各地要按照本规划要求,加大投入保障,积极协调解决影响和制约消防安全的难题,确保本规划各项工作落地。市消防安全委员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适时提请市人民政府召开联席会议,分析本地消防安全形势,及时出台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明确责任分工。
  
  定期召开由市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财政、应急、消防等部门参加的协调会,掌握本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按照进度严格推进落实各项工作。市发改部门或行政审批部门加快本规划确定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等审批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要统筹考虑预留消防安全基础设施用地空间,将涉及消防安全重大项目落实到空间布局并纳入空间规划实施年度项目库,充分保障消防安全基础设施的空间需求;市财政部门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对属于政府保障的消防事业发展经费根据分级负担的原则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市应急管理部门要抓好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存储等各个环节及工矿商贸行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市消防和其他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本规划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
  
  (三)强化经费保障。
  
  保障消防业务经费持续投入,加强消防救援站、消防装备、消防信息化及应急物资储备等建设经费使用。进一步加大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经费投入。加大专职消防队员和消防文员、消防员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危害防护装备建设经费保障范畴。高质量完成2021—2025年年度支出规划工作。建立起“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强化支出审核责任制,确保经费管理绝对安全。
  
  (四)健全规划监督。
  
  将本规划实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进行部署,定期邀请市人大、政协开展消防工作调研,督促有关部门落实消防工作议案和提案。市政府定期对各地和职能部门落实本规划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组织开展阶段性考核,强化各项工作落实。要加强对本规划的宣传,引导发动公众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形成关心、支持、参与规划实施的浓厚氛围。要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每年检查1次实施情况,并向市政府专题报告本地消防工作及规划落实情况。要借助社会力量和人才,开展消防安全重点课题攻关和技术创新,解决重大消防安全难题。要建立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加强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分析存在问题,完善评价机制,适时对本规划进行调整和修订,切实保障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五)加强评估问责。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规划实施督查评估机制,开展年度监测督办、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公布进展情况,督促落实到位,解决重大问题,优化规划内容,确保规划内容科学、实施有力。对各地、各部门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对规划确定事项未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实施审批和保障落实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附录3  名词解释
  
  1.“户籍化”管理:是指借鉴户籍管理方式对社会单位进行消防安全管理,主要登记单位基础信息,填报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备案表、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报告备案表、“四个能力”自我评估报告备案表,达到规范消防档案、消防设施、消防组织等目的。
  
  2.“6+1”措施:开展一次消防安全评估、签订一份消防安全承诺书、维护保养一次消防设施、组织检测一次电气和燃气线路设施、全面清洗一次油烟道、集中培训一次全体员工,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支志愿消防队,确保一旦发生火灾,3分钟内形成第一处置力量到场扑救。
  
  3.“五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
  
  4.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5.GDP火灾损失率:火灾直接财产损失(元)与GDP(元)的比值。
  
  6.“高低大化”: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大型综合体、石化企业。  
  
  7.“老幼古标”:养老服务机构、幼儿教育场所、文物古建筑、标志性建筑。  
  
  8.“三合一”场所:是指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也就是指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等一种或几种用途混合设置在同一连通空间内的场所。
  
  9.“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三自主是指自主评估风险、自主检查安全、自主整改隐患;两公开是指向社会公开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一承诺是指承诺本场所不存在突出风险或者已落实防范措施。  
  
  10.消防安全职业经理人:是指担任一定领导职务或者具有一定管理权限的人员,受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11.“四个能力”: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12.消防安全“明白人”:是指熟悉本岗位消防安全职责、本单位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了解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的人员。
  
  13.“双随机、一公开”:指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4.“互联网+监管”: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监管数据归集共享、监管过程全记录、监管数据分析、联动监管、风险预警,实现“一处发现、多方联动、协同监管”。
  
  15.“双轨制”:由申请人自主选择告知承诺制或一般程序办理许可事项。
  
  16.“两库一单”:“两库”指的是社会单位库和执法人员库,即检查对象要建一个库、执法人员也建一个库,通过科学的形式随机让两个库进行匹配,这样哪个单位、哪些执法人员检查就成为一个客观的分配过程;“一单”指的是社会单位消防检查的事项清单,就是要查什么、怎么查的问题,检查的项目数量、频次、判定标准、处罚依据及处罚形式等。
  
  17.“双公示”:指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作出决定后上网公示的制度。
  
  18.“报、网、微、端”:报刊、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
  
  19.“六熟悉”:①熟悉消防队责任区的交通道路、水源情况;②熟悉责任区内重点单位的分类、数量及分布情况;③熟悉责任区内主要灾害事故处置的对策及基本程序;④熟悉责任区内重点单位建筑物使用及重点部位情况;⑤熟悉重点单位内部的消防设施情况;⑥熟悉重点单位的消防组织及其灭火救援任务分工情况。

固德力安为您提供关于印发天门市消防事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因此您可以充分了解固德力安的最新发展,还可以了解政策动向所有固德力安新闻,以及消防物联网系统产品消防物联网系统案例消防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
微信

关注力安官方微信